当前位置: 重庆商网 -> 聚焦

总里程达到595.1公里,线网密度稳居全国第一深圳5条地铁新线同步迎客

发布时间:2025-01-01 08:30   来源:金羊网   

12月28日上午10时18分,深圳地铁5条新线同步开门迎客。至此,深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达到18条(含有轨电车),运营总里程595.1公里,车站417座。

此次深圳地铁集中开通的新线,与多条既有线路连通,进一步补充了中心城区东西向轨道交通廊道,对完善深圳轨道交通网络、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服务沿线重点功能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口气开通5条地铁新线

今年是深圳地铁新线开通“大年”,城市轨道路网共新增5条线,包括3号线四期、7号线二期、11号线二期、12号线二期、13号线南段,同步投用的还有5号线上水径停车场、11号线机场北停车场。

地铁3号线四期起自既有线双龙站,终至坪地六联站,线路全长约9.28公里,包含7站7区间,其中双龙站与16号线换乘。开通后,龙岗坪地片区告别轨道交通“空白”,大幅缓解区域交通压力。同时,作为深圳东部轨道干线的3号线也迎来全线贯通,线路全长达到52.33公里,全程运行时间89分钟,实现城市东部组团与核心区的快速联系。

7号线二期起自既有线西丽湖站,终至深大丽湖站,线路全长2.22公里,包含2站2区间,其中深大丽湖站与地铁27号线换乘。该线开通后将进一步补充区域内的轨道网络覆盖,满足大学城及塘朗片区轨道交通出行需求,促进西丽片区与深圳市域协同发展。

11号线二期起自既有线岗厦北站,终于红岭南站,线路全长约4.137公里,包含3站3区间,其中换乘站2座。此次开通的是岗厦北至华强南区间,红岭南站预计2025年开通。随着此次新线开通,11号线可与1、2、3、5、6、7、9、10、12、13、14、20号线在内的12条线路换乘,串联起宝安、南山、福田、罗湖、龙华、龙岗、光明、坪山8区,实现深圳东西向发展主轴中心间60分钟快速通达的目标。

12号线二期起自既有线海上田园东站,终于松岗站,全长约8.05公里,包含6站6区间,其中松岗站与6号线、11号线实现站内换乘。该区段开通后将进一步增强深圳大空港与会展片区、宝安沙井松岗片区以及光明区之间的交通互联。

这5条新线开通后,深圳地铁线网密度达到0.30公里/平方千米,稳居全国第一。这也是继2022年深圳地铁“五线三枢纽”开通以来再次迎来新线集中通车,预计路网客流吸引能力进一步增强,日均客流或将达到1100万人次。

“刷掌”“刷脸”过闸乘地铁

深圳地铁此次开通的新线全面升级便民服务,所有车站均配置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设备,同时建有爱心服务区,配备药箱、百宝箱,提供药品、棉签、针线、糖果等应急物品。

记者了解到,深圳地铁新线建设充分考虑了市民乘客的出行要求和习惯,如车站出入口布设尽量靠近公交车站或现有市政设施,借助地铁的建设完善周边交通服务水平,构建地下、地上均可通行的条件。

在智能客服、视觉导行方面,深圳地铁也做足了功课。例如,全面引入国内首创的最小“1米闸机”自动售检票系统,搭载生物识别、视觉通行等功能,可实现“刷掌”“刷脸”过闸,乘客进站更加“丝滑”;配备新一代开放式智能客服中心,设置自助服务区和低工位特殊服务区,通过“AI数字员工客服”和“远程客服坐席服务”,乘客可自助完成信息查询、智能支付、票卡处理、生物识别注册等多项业务;55寸超大触屏对老年乘客更加友好;在站台候车时,乘客可通过车厢拥挤度智能显示系统直观查看高峰时段车厢客流情况,拥挤程度一目了然。

科技含量和绿色含量十足

光伏发电、列车牵引节能优化、近零碳体系……此次开通的深圳地铁新线以绿色转型为主线、清洁能源为方向、节能降耗为重点,“绿”“智”融合打造低碳地铁,实现降本增效,为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贡献了新的“深铁智慧”和“深铁方案”。

例如,3号线四期是世界首条采用单风机集中回风空调系统的地铁线路。该系统结合了送风兼排烟、站台双侧送风等多项创新设计,在保障通风效果的同时减少设备能耗约15%;梨园站采用光伏发电系统,年均发电量约27.7万度,可满足车站用电18.75%;11号线二期新增8列国产新车,采用“深圳车、深圳造”理念,应用先进的新材料和新工艺,符合绿色环保与高效建设的需求;12号线二期车辆采用永磁牵引系统,是深圳地铁首个全永磁的全自动驾驶项目,列车总体能耗较传统异步电机牵引系统降低20%以上,开启地铁“省电模式”。

此外,5号线上水径停车场应用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绿地碳汇+海绵城市与中水回用+太阳能集热及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等低碳技术,实现了车辆基地近零碳体系建设,建成国内首个近零碳车辆基地。

记者了解到,自深圳轨道交通四期工程开始,深圳地铁已全面应用“智能环控系统”,对地铁通风空调系统全寿命周期进行智能管控,自动规划节能运行方案,系统节能达到30%以上,年均减少碳排放约1.9吨,节省电费约1700万元,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双高”。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