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亏损30亿元迈威生物融资回血
尚未实现盈利的迈威生物2024年净利亏损超10亿元,且公司资产负债率进一步增加至超60%。在这一背景下,迈威生物欲融资“补血”。继年初刚刚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并申请上市之后,迈威生物日前又披露拟向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申请注册发行规模不超过5亿元(含5亿元)的定向债务融资工具。值得注意的是,在科创板上市三年时间,公司已经累计亏损超过30亿元。
大规模研发投入
迈威生物近期披露2024年年报显示,2024年迈威生物实现营业收入约2亿元,同比增长56.28%;归属净利润为-10.44亿元,上年同期为-10.53亿元。此前,2022—2024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9.55亿元、-10.53亿元,三年累计亏损金额超过30亿元。
公司披露称,新药研发业务仍需持续较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公司未来几年将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及持续亏损。2022—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累计接近24亿元。
资料显示,迈威生物是一家全产业链布局的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于2022年1月登陆科创板,主营业务为研发、生产以及销售创新型药物和生物类似药,主要产品为抗体、ADC药物和重组蛋白、小分子化学药等药物。
尽管迈威生物已有三款产品上市销售,但公司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迈威生物表示,业绩亏损主要原因是君迈康、迈利舒、迈卫健上市时间较短,且公司作为一家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随着新药研发管线持续推进,多个创新药物处于关键临床试验研究阶段,整体研发投入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截至报告披露日,迈威生物拥有16个处于临床前、临床或上市阶段的品种,包括12个创新药、4个生物类似药,专注于肿瘤和年龄相关疾病,如免疫、眼科、骨科等领域。
在业绩说明会上,迈威生物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认为ADC与IO、TCE三者之间的组合联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针对临床前和处于临床阶段的管线,未来会持续拓展对应适应症治疗方面的联用机会。不仅限于公司内部管线的组合,也会寻求与外部产品的组合开发,以期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此外,迈威生物相关负责人在业绩说明会上透露,对于公司2025年整体的销售预期,认为同样也会获得一个比较好的增长趋势。
频繁收购资产
作为一家生物科技公司,迈威生物却选择了重资产发展的路线。
2017年成立之初,公司收购了泰康生物和普铭生物。其中,泰康生物承担临床样品制备、生产工艺放大和转化以及商业化生产工作;普铭生物则承担新药研发工作,拥有自动化高通量杂交瘤筛选平台。自2018年起,公司又陆续收购了5家公司,累计出资3.66亿元,进一步向医药产业链中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延伸。
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公司参股子公司多达18家,除承担新药研发工作的德思子公司处于注销中状态外,其他17家子公司中仅有迈威康、德思特力和普铭生物3家公司处于盈利状态,净利润分别为8765.6万元、1355.78万元和17.11万元。
过多的子公司也给公司造成了不小的压力。根据公司3月31日公告,迈威生物将为全资子公司泰康生物、朗润迈威、江苏迈威、迈威康、迈威重庆及迈威视等提供担保,帮助上述全资子公司向金融机构申请授信及融资额度,预计担保总额不超过31亿元。截至公告披露日,迈威生物及其子公司对外担保余额为16.75亿元,占公司2024年末净资产及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06.76%、39.18%。由此计算,上述提请股东大会审议的担保额度生效后,迈威生物及其子公司对外担保余额最高将达到47.75亿元,占迈威生物2024年末净资产及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304.33%、111.67%。
负债率攀升
由于公司营运资金主要依赖于外部融资,近年来,迈威生物资产负债率逐年上升。东方财富显示,上市当年,迈威生物资产负债率下降至24%,随后2023年增至42.24%,2024年进一步增至63.61%。
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治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主任邓勇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尚未盈利的创新药企来说,应合理规划研发项目,集中资源推进重点产品研发,争取在研产品早日上市销售实现盈利。同时,加强内部管理,优化研发、生产、运营等环节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少不必要开支。
在披露2024年年报的同时,迈威生物公告称,为进一步优化债务结构,拓宽公司融资渠道,降低公司财务成本,根据公司战略发展规划及资金需求,公司拟向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申请注册发行规模不超过5亿元的定向债务融资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迈威生物正筹划赴港上市。2024年12月,迈威生物公告称,为满足公司经营发展的资金需求,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提升公司国际化水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公司拟在境外发行股份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针对公司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迈威生物方面发去采访函,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公司回复。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
“人工智能+”对保险业的影响是简单业务替代吗年初掀起的DeepSeek风潮,让人工智能成为近日上市险企年度业绩发布会上的关键词。 “2024年,中国人寿整体赔付时效0.34天,智能化审核赔案超1700万...2025-04-05 04:45:50
-
车企们,别再盲目吹智驾了智驾再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日前,小米SU7因智驾问题导致三名女生丧命的新闻冲上热搜。据悉,造成事故的原因在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开启智驾功能,但由于该车属于基础...2025-04-05 02:50:53
-
西部建设年报摘要: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140.71%杨洋编|李亦辉 4月2日,西部建设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203.47亿元,同比减少11.0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3亿元,同...2025-04-05 02:15:31
-
和讯投顾张平:等待信号,再操作!A股市场近日成交量跌破万亿,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在清明节前的最后一个出金日,市场将如何走势? 和讯投顾张平分析称,首先十年期国债突然开始反弹,这并不是一个好...2025-04-05 01:36:19
-
区政府常务会议召开研究安全生产专项工作、食品安全等事项4月2日上午,区委副书记、区长邓小冬主持召开区政府第95次常务会议,传达学习市安委会专项整治攻坚部署推进会议精神并听取本区部署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工贸领域安全...2025-04-05 00:43:38